【記者李庭萱/宜蘭報導】第17號(芭瑪)颱風在宜蘭降下1,600毫米雨量,造成宜蘭縣轄內財物損失,所幸並無人員傷亡,宜蘭縣政府23日召開「芭瑪颱風帶來超大豪雨災後檢討會議」,除緊盯各項災後重建工作外,就治山防洪工作、水利及道路設施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調整課題,邀集縣籍立法委員、專家學者及中央駐宜蘭縣各機關集思廣益。
據中央研究院「環境變遷中心主任」劉紹臣報告指出,以過去五十年雨量觀測數據為基礎發現,颱風帶來強降雨量已增加一倍,小、中雨降雨天數從45年前每年70天驟降為35天。代表未來臺灣颱風雨季一來,豪大雨愈頻繁也愈嚴重,而颱風帶來的驚人雨量,地面的水又無法完全留住的情況,未來臺灣的乾旱將無可避免。影響所及將是農作物和糧食,對工業也會有不利衝擊,建議宜蘭縣政府應予未雨綢繆,就未來豪大雨造成本縣災害,事先提出因應對策,會中學者及工程單位均提及,工程有其極限,工程重建之際,同時應思考減災與避災作為,並追求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平衡發展方為根本。
宜蘭縣副縣長林義剛代表呂縣長國華,感謝中央駐縣各機關長期來,對宜蘭縣政府災害防救的支持與配合,期望大家繼續加油、努力。另說明縣管區域排水的工程設計標準為:係以通過十年重現期洪峰流量,二十五年洪水不溢堤為原則;提醒縣轄各鄉鎮(市)水災淹水潛勢區域保全計畫、土石流潛在危險地區,應透過各種管道使渠等居民、緊急避難收容場所負責人及村(里)長等充分知悉,提升災害時避災效率,並降低民眾及救災人員曝露風險;並責成建設處於本縣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及都市更新機制,落實都市防災規劃。